登录 注册  |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
暂无评分 作者:张分田,张鸿,商爱玲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0193977 中图分类:D092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纸质书参考价格:¥5500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 Section0001 这套九卷本的《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终于出版了,关于这套书的旨趣 政治思想现象的弥散性与 经学的统一与统治思想哲学基础的转型 《五经正义》的问世是经学实现统一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作为经学统一的标志性成果,《五经正义》是由隋唐之际的大儒孔颖 孔颖达最大的思想贡献是进一步提升了儒家道论的思辨水平 《五经正义》是儒学发展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经学著作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君主制度的一般规定性 在帝制条件下,钦定儒家经典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大法,而钦定儒家经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政体,即政权的构成形式 国家最高权位(君位)的获得与传承法则是帝制的基本法则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君主政治的施政法则 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儒家经典的关注点 政治是社会矛盾的产物,又以解决社会矛盾为己任 中庸之道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既定标准“中”行事,避免任何偏颇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人性、王政与政治教育 在中国古代,以人为贵的思想观念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各种政治思想流派中,儒家最为强调教化在政治生活中的 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与一定的政治体系相匹配的合格的政治角色为目的 著名儒家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王通(约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怀州修武南阳(今河南修武)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道教(道家)的政治思想 被视为道家者流的,包括道家及其衍生出来的玄学、道教等,对主流 《老子》、《庄子》、《文子》等产生于先秦的道家经典以道教经典 道教理论的发展始终遵循一个中轴主线,即内以炼养长生,外以治国 除了各种道教文献中的政治理论,道教政治思想研究还应涉及道教各 佛教及其他外来宗教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自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三教交互融摄,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 佛教以宣扬出世成佛为基本教义,与现实政治有一定的距离,通常属 中国众多民间宗教与佛教相涉甚深 祆教、景教、摩尼教是大体同一时期自波斯传入中国的“三夷教”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上) 隋唐五代皇帝的自我政治意识,概言之,即神化、圣化、人化 隋文帝杨坚(541—604),小名那罗延,弘农郡华阴(今陕西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一名英,隋文帝次子,母独孤皇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中)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高祖次子 早在先秦,纳谏与进谏便是公认的政治美德和常见的政治行为 “以法理天下”是隋唐君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下) 君道的主要内容是君臣关系论及御臣之道 将弘扬孝道置于君道与治道的重要地位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政治传 在五代,天下四分五裂,群雄称帝称王,真可谓“君暗政乱,兵骄民 中国古代君道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要求帝王礼让、恭谨、谦卑、戒 热点政治课题及相关的政策之争 在中国古代,有关“封建”与“郡县”的制度与政策之争,主要围绕 儒教、佛教、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与国家财政问题相关的政治思想 隋朝及唐朝初年财政制度及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大同小异,而国家的 唐朝继承了隋朝土地赋役制度及其理念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形形色色的政治批判思想 自秦汉以来,政治等级明确地划分成三大层次,即君、臣、民 普通民众均平观念的进一步凸显是隋唐时期的重大政治思想现象之一 皮日休(约834—约883年),字逸少,后改袭美,唐襄阳(今 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只存在过一种政治制度,即君主制度 罗隐(833—909年),字昭谏,唐末五代新城(今浙江桐庐东 谭峭(生卒年不详),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属福建)人 【1】司马迁 后记近年来,“学术宿命”一词萦绕在我的心中 ..更多
推荐图书
慢性疾病的自然疗法
吴军 主编,董晓虹 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爱上捏脊
施仁潮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果蔬养生10堂课——做碱性健康人
何凤娣编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对着一千颗星星许愿
吕丽娜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解读健商——健康新概念
戴迪 主编,浙江省医学会 组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谁在那里唱歌
谢华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天堂往左,北京往右
尘一
民族出版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吕有志 编,徐孝明 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