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导论
暂无评分 作者:文兴吾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 ISBN:978-7-220-09769-0 中图分类:N091;K107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自然科学史 ) 纸质书参考价格:¥2100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封面 版权页 前言 目录页 第1章 绪论 1.1 科学及其基本特性 1.1.1 科学是什么 1.1.2 科学的基本特性 1.2 技术及其基本特性 1.2.1 技术是什么 1.2.2 技术的基本特性 1.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3.1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1.3.2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3.3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4 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 1.4.1 文化概说 1.4.2 技术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4.3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4.4 当代科技文化与大科学观 1.4.5 科技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4.6 科学精神是科技文化先进性的基本保证 第2章 人猿揖别与科学技术的起源 2.1 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主要阶段 2.2 原始时代的技术发端 2.2.1 打造石器 2.2.2 人工取火 2.2.3 创造文字 2.2.4 三大技术发端的意义 2.3 原始时代的科学萌芽 2.3.1 科学知识的起源 2.3.2 原始科学和宗教 2.4 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转型 2.4.1 旧石器时代:“食物采集者”社会 2.4.2 新石器时代:“食物生产者”社会 2.4.3 新石器时代的技术发明与社会发展 第3章 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3.1 “水利假说”与古代河流文明 3.1.1 “水利假说”及其推想 3.1.2 古巴比伦文明 3.1.3 古埃及文明 3.1.4 古印度文明 3.1.5 中华文明的起源 3.2 古巴比伦、古埃及与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3.2.1 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 3.2.2 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3.2.3 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3.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3.3.1 农、天、医、算四大学科 3.3.2 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3.3.3 四大发明 3.3.4 自然哲学思想 第4章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科学技术 4.1 古希腊罗马文明概况 4.1.1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历史 4.1.2 古希腊的经济社会环境 4.1.3 古希腊的人文环境 4.2 希腊时期的科学 4.2.1 自然哲学 4.2.2 数学 4.2.3 天文学 4.2.4 医学 4.2.5 亚里士多德及其科学成就 4.3 希腊化时期的科学 4.3.1 欧几里得几何学 4.3.2 阿基米德力学 4.3.3 地球、天球研究的新突破 4.4 古罗马的科学 4.4.1 托勒密天文学 4.4.2 盖仑医学 4.4.3 儒略历的诞生 4.5 古希腊罗马的技术 4.5.1 古希腊建筑技术 4.5.2 希腊化时期的技术 4.5.3 罗马人的技术成就 第5章 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5.1 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5.1.1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与科学的复苏 5.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是近代科学产生的根本动力 5.1.3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5.2 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 5.2.1 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 5.2.2 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 5.2.3 哥白尼学说的传播与发展 5.3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5.3.1 伽利略的贡献 5.3.2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5.4 近代生物学与化学的形成 5.4.1 血液循环的发现与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 5.4.2 科学化学的确立与燃烧的氧化理论 5.5 第一次技术革命 5.5.1 纺织机的发明和改进 5.5.2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5.5.3 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5.5.4 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6章 近代科学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 6.1 天文学与地质学的发展 6.1.1 赫歇尔的天文观测与海王星的发现 6.1.2 光谱分析与天体物理学的诞生 6.1.3 太阳系的起源研究 6.1.4 地质学的发展 6.2 19世纪物理学的主要成就 6.2.1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热力学研究 6.2.2 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6.2.3 波动光学的建立 6.3 19世纪的生物学和化学 6.3.1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建立与遗传学的萌芽 6.3.2 原子论、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及有机化学的发展 6.4 第二次技术革命 6.4.1 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6.4.2 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6.4.3 远程通信的创立 6.4.4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第7章 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启示 7.1 实验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7.1.1 古代科学的自然哲学形态 7.1.2 近代实验科学方法论 7.2 近代科学研究方法论 7.2.1 培根的实验归纳法 7.2.2 笛卡儿的数学演绎法 7.2.3 伽利略和牛顿的“归纳—演绎”法 7.3 近代科学共同体的创立 7.3.1 近代科学的社会建制的形成 7.3.2 科学共同体的科学认识活动 7.3.3 科学精神的规范结构 7.4 近代科学的自然观及其演变 7.4.1 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自然观 7.4.2 近代科学的机械自然观 7.4.3 辩证自然观的兴起 7.5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探析 7.5.1 中国传统科学的内在缺陷 7.5.2 中国封建政治对科学的束缚 7.5.3 中国科学技术缺乏资本主义生产的强大动力 7.5.4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阻碍科技发展的“深层结构” 7.5.5 对“李约瑟难题”的进一步研究 第8章 现代科学技术系统与知识经济 8.1 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8.1.1 20世纪的自然科学革命 8.1.2 20世纪的新技术革命 8.1.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 8.2 现代科学技术系统 8.2.1 现代科学系统 8.2.2 R&D活动 8.2.3 现代技术系统 8.2.4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系统 8.3 知识经济与创新系统 8.3.1 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 8.3.2 知识经济的客观表征 8.3.3 知识经济的形态分析 8.3.4 知识经济的时代性与主要特征 8.3.5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8.3.6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8.3.7 国家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 8.3.8 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更多
推荐图书
慢性疾病的自然疗法
吴军 主编,董晓虹 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爱上捏脊
施仁潮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果蔬养生10堂课——做碱性健康人
何凤娣编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对着一千颗星星许愿
吕丽娜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解读健商——健康新概念
戴迪 主编,浙江省医学会 组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谁在那里唱歌
谢华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天堂往左,北京往右
尘一
民族出版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吕有志 编,徐孝明 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