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首页
图书资源
视听资源
本馆讯息
读书活动
校本资源
我的图书馆
全部图书资源
>
E 军事
>
E9 军事技术
军用激光技术与系统
暂无评分
作者:(英)大卫·H.蒂特顿(David H. Titterton)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ISBN:978-7-118-11753-0
中图分类:E9 ( 军事 > 军事技术 )
纸质书参考价格:
¥9400
评分:
借阅次数:1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译者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篇 激光器及其原理
第1章 军用激光技术与系统
1.1 引言
1.2 激光器的发展
1.3 激光系统的发展
1.4 本书的目标
1.5 本书架构
1.5.1 第一篇:激光器及其原理
1.5.2 第二篇:军用激光系统
1.5.3 第三篇:安全使用、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精选书目
第2章 激光作用、组件及术语定义
2.1 引言
2.2 激光器分类
2.3 激光作用和受激辐射
2.3.1 增益介质、泵浦和粒子数反转
2.3.2 激光跃迁
2.3.3 激光模式
2.3.4 近场和远场光束分布
2.4 谐振腔与放大器
2.5 光束产生及其控制
2.5.1 Q开关
2.5.2 腔倒空
2.5.3 锁模
2.5.4 增益开关
2.5.5 其他技术
2.6 其他激光器组件
2.6.1 反射镜
2.6.2 膜层
2.6.3 窗口
2.7 波长的直接生成和间接生成
2.7.1 光学参量过程
2.7.2 光参量振荡器
2.7.3 相位匹配
2.7.4 准相位匹配
2.7.5 谐波生成
2.7.6 拉曼转换
2.7.7 和频与差频混频
2.7.8 超连续谱生成
2.8 性能指标术语及参数
2.8.1 光束质量和发散角
2.8.2 功率
2.8.3 辐射强度
2.8.4 效率
2.8.5 全亮度输出延时
2.8.6 脉冲长度
2.8.7 脉冲重复频率
2.8.8 占空比和占空因子
2.8.9 量子亏损
2.8.10 相干与散斑
2.8.11 光束稳定性
2.8.12 线宽
2.8.13 可调谐性和多样性
2.8.14 偏振
2.9 总结
精选书目
第3章 军用激光器
3.1 引言
3.2 军用激光系统注意事项
3.3 激光系统的详细规范和要求说明
3.4 固体激光器
3.4.1 固体激光器的未来挑战
3.4.2 棒状激光器
3.4.3 板条激光器
3.4.4 Slod激光器
3.4.5 塑料激光器
3.4.6 陶瓷激光器
3.5 光纤激光器
3.6 碟片激光器
3.7 电子振动激光器
3.8 液相激光器
3.9 气体激光器
3.9.1 二氧化碳激光器
3.9.2 化学激光器
3.9.3 化学氧碘激光器
3.9.4 爆炸泵浦碘
3.9.5 碱激光器
3.10 半导体激光器
3.10.1 光泵浦半导体激光器
3.10.2 量子级联激光器
3.10.3 带间级联激光器
3.10.4 W结构
3.10.5 应变工程激光器
3.10.6 光泵浦半导体碟片激光器
3.11 自由电子激光器
3.12 低温激光器
3.13 火炮激光器
3.14 超连续谱激光器
3.14.1 使用光子晶体光纤和平板波导的超连续谱生成
3.14.2 紫外光丝生成
3.15 波导激光器
3.16 激光器性能总结
3.17 总结
精选书目
第4章 光束定向器技术
4.1 引言
4.2 光束定向器的设计考虑
4.3 定向能系统的通用光束定向器/指向系统
4.3.1 万向转台
4.3.2 万向转台功能
4.3.3 盲区(阻塞)
4.3.4 光学阵列设计
4.4 威胁告警系统
4.5 目标跟踪子系统
4.5.1 目标跟踪算法
4.5.2 瞄准点细化技术
4.6 指向元件
4.7 目标视线稳定性
4.8 系统处理器
4.8.1 内置测试和轴线校准功能
4.9 其他功能
4.9.1 光束控制
4.9.2 战损评估
4.10 视频处理器
4.11 供电系统
4.12 保护罩
4.13 激光集成需求
4.14 基于激光传感系统的通用光束定向系统
4.15 先进光束转向技术
4.16 小结
精选书目
第5章 激光光束传输
5.1 引言
5.2 地球大气层
5.3 光束衰减机理
5.3.1 吸收
5.3.2 散射
5.3.3 消光
5.4 大气透过率
5.4.1 天气
5.4.2 湿度
5.4.3 霾、雾、云、雨
5.4.4 对光束传输的影响总结
5.5 传输预测模型
5.5.1 Lowtran模型
5.5.2 Modtran模型
5.5.3 Fascode(激光)模型
5.6 湍流
5.6.1 湍流缓解(平均孔径)
5.6.2 湍流缓解(自适应光学)
5.6.3 湍流缓解(幸运成像)
5.6.4 风的影响
5.6.5 湍流和风的影响总结
5.7 热晕效应
5.8 电离
5.9 非线性传输(光丝)
5.10 光束在飞机尾流及卷流中的传输
5.10.1 传播特性
5.10.2 对装机性能的影响
5.11 气动光学效应
5.11.1 激光-定向红外对抗发射器周边的气动光学效应
5.12 总结
精选书目
第6章 激光系统的辐射测量、测试与评估
6.1 引言
6.2 辐射测量
6.2.1 光度量
6.2.2 坎德拉和发光强度
6.2.3 辐射通量及光通量
6.2.4 辐射强度和发光强度
6.2.5 辐照度和光照度
6.2.6 辐射率和亮度
6.2.7 辐射出射度与发光出射度
6.2.8 曝辐量和曝光量
6.2.9 辐射能量和光能量
6.2.10 总辐射通量和总光通量
6.2.11 辐射温度和色温
6.3 系统测试和评估设计要点
6.3.1 开发测试与评估(DT&E)
6.3.2 作战测试与评估(OT&E)
6.3.3 技术成熟度
6.4 测试与评估方法
6.4.1 简介
6.4.2 测试和评估策略
6.4.3 测试设计
6.4.4 测试计划
6.4.5 飞行试验
6.4.6 文档化与合规性
6.4.7 数学建模与仿真
6.4.8 测试规模
6.4.9 技术引入
6.4.10 测试设备
6.4.11 实验室测试
6.4.12 靶场试验和外场试验
6.4.13 平台试验
6.4.14 部队列装
6.5 总结
精选书目
第二篇 军用激光系统
第7章 激光定向能武器系统
7.1 引言
7.2 发展历程
7.3 军事用途
7.4 潜在应用
7.5 新型激光技术系统的优势
7.6 激光光束与目标相互作用效果
7.7 带内损伤机理
7.8 带外损伤机理
7.9 目标打击技术及效果
7.9.1 带内打击
7.9.2 带外打击
7.10 新型带内武器系统中激光的基本特点
7.11 带外武器系统中激光的基本特点
7.12 激光武器系统对激光器的总体要求
7.13 目标作战
7.14 激光武器子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7.15 光束控制
7.16 带内新武器系统的潜在激光技术
7.16.1 可见光频带
7.16.2 中红外频段
7.16.3 远红外频段
7.17 应用于带外武器系统中的潜在激光技术
7.18 战术级大功率激光武器的质量和体积评估
7.19 战术级激光武器系统的思考
7.20 激光定向技术
7.21 激光集成需求
7.22 系统处理器
7.23 战损指示与评估
7.24 作战理念
7.25 未来需求
7.25.1 带外系统
7.25.2 带内系统
7.26 谣言
7.27 总结
精选书目
第8章 激光光电对抗系统
8.1 引言
8.2 军事用途
8.3 系统运作
8.4 打击机理
8.5 基于激光的致眩系统的优缺点
8.6 系统配置选项
8.7 子系统及其功能
8.8 目标提示
8.9 光电对抗(致眩)系统激光器的特点
8.10 激光器要求的总结
8.10.1 激光器选择:可见光波段
8.10.2 激光器选择: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
8.10.3 激光器选择:中波红外波段
8.10.4 激光器选择:远红外波段
8.11 光束定向器
8.12 激光器集成要求
8.13 系统处理器
8.14 目标跟踪与稳定性
8.15 未来需求
8.16 总结
精选书目
第9章 激光红外定向对抗(激光干扰器)
9.1 引言
9.2 军事用途
9.3 历史发展
9.3.1 干扰机的运用和发展
9.3.2 激光器技术
9.3.3 干扰机理
9.3.4 信噪比
9.3.5 工作原理
9.3.6 红外定向对抗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9.3.7 威胁告警子系统
9.3.8 光束定向器
9.3.9 定向红外对抗处理器
9.3.10 红外激光器要求
9.3.11 候选的激光器技术
9.3.12 激光器集成
9.4 开、闭环红外对抗系统
9.4.1 开环系统
9.4.2 闭环红外对抗措施(CLIRCM)
9.5 未来需求
9.6 总结
精选书目
第10章 激光测距机
10.1 引言
10.2 历史发展
10.3 军事用途
10.4 系统运行
10.5 激光器性能要求
10.6 子系统及其功能
10.7 单光子测距和侦察
10.7.1 简介
10.7.2 系统运行
10.7.3 子系统及其功能
10.7.4 激光器需求
10.8 未来需求
10.9 总结
精选书目
第11章 基于激光的瞄准技术
11.1 引言
11.2 激光瞄准:突发照明/主动成像
11.2.1 简介
11.2.2 历史发展
11.2.3 军事用途
11.2.4 系统运作
11.2.5 激光器性能要求
11.2.6 子系统及其功能
11.2.7 未来需求
11.2.8 总结
11.3 主动光谱成像
11.3.1 简介
11.3.2 军事用途
11.3.3 系统配置
11.3.4 激光器性能要求
11.3.5 子系统及其功能
11.3.6 未来需求
11.3.7 总结
精选书目
第12章 激光指示、制导和引信
12.1 引言
12.2 激光指示
12.2.1 简介
12.2.2 历史发展
12.2.3 军事用途
12.2.4 系统运作
12.2.5 激光器性能要求
12.2.6 子系统及其功能
12.2.7 未来需求
12.2.8 小结
12.3 激光驾束制导
12.3.1 简介
12.3.2 历史发展
12.3.3 军事用途
12.3.4 工作模式
12.3.5 武器系统:发射后处理系统
12.3.6 制导光束的产生
12.3.7 激光器特性
12.3.8 未来需求
12.4 激光引信
12.4.1 简介
12.4.2 工作模式
12.4.3 主要子系统
12.4.4 激光器特性
12.4.5 未来需求
12.4.6 总结
精选书目
第13章 激光遥感
13.1 引言
13.2 激光雷达系统介绍
13.3 历史发展
13.4 军事用途
13.5 激光雷达系统的基本运作
13.6 激光雷达子系统组件
13.7 简单(闪光)激光雷达系统
13.8 激光雷达系统的维度
13.9 目标自动识别
13.10 激光雷达导引
13.11 水深测量和地形测绘
13.12 避障
13.13 振动计
13.14 声光探雷
13.15 有害物质远程探测
13.15.1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探测
13.15.2 遥感系统运作
13.15.3 采用拉曼光谱探测
13.15.4 超连续技术
13.15.5 其他探测技术
13.16 遥测技术的进展
13.16.1 声光光谱法
13.16.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
13.16.3 远距离太赫兹光谱法
13.16.4 太赫兹诱导荧光
13.17 非合作识别或敌友识别
13.18 未来系统的需求
13.19 总结
精选书目
第14章 自由空间光通信网络
14.1 引言
14.2 光通信基本原理
14.2.1 基本原理
14.2.2 军事用途
14.2.3 系统运作
14.3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
14.3.1 点对点通信运作小结
14.4 短距离光通信系统
14.4.1 简介
14.4.2 短距离紫外非视线通信
14.4.3 系统性能和局限
14.4.4 激光器要求
14.5 定向反射激光通信
14.5.1 简介
14.5.2 军事用途
14.5.3 系统运作
14.5.4 激光器要求
14.6 量子密码学
14.6.1 简介
14.6.2 军事用途
14.6.3 系统运作
14.6.4 激光器需求
14.6.5 未来需求
14.7 总结
14.7.1 光通信系统的未来需求
精选书目
第15章 导航传感器
15.1 引言
15.2 发展历史
15.3 军事用途
15.4 基本原理
15.5 环形激光陀螺仪
15.5.1 环形激光陀螺仪说明
15.5.2 闭锁现象
15.5.3 闭锁缓和现象
15.5.4 误差源
15.5.5 激光器需求
15.5.6 环形激光器性能
15.6 光纤陀螺仪
15.6.1 工作原理
15.6.2 光纤陀螺仪说明
15.6.3 开环运行
15.6.4 闭环运行
15.6.5 激光器需求概述
15.6.6 性能概述
15.7 集成光纤陀螺仪
15.7.1 误差源
15.8 其他光学传感器
15.8.1 激光器需求
15.9 应用
15.9.1 炮兵定位
15.10 总结
15.10.1 未来需求
精选书目
第16章 其他新兴军事应用
16.1 激光诱饵
16.1.1 简介
16.1.2 系统运作
16.1.3 激光器参数
16.2 直瞄武器模拟
16.2.1 简介
16.2.2 激光器要求
16.2.3 多束组合激光交战系统
16.2.4 系统运作
16.3 搜救
16.3.1 简介
16.3.2 激光器要求
16.4 辅助照明
16.4.1 简介
16.4.2 激光器要求
16.5 轻武器激光瞄准
16.6 能量传送
16.6.1 简介
16.6.2 军事用途
16.6.3 主要组件
16.6.4 工作原理
16.6.5 激光器要求
16.6.6 小结
16.7 激光推进
16.8 光学大气数据系统
16.8.1 激光器要求
16.9 导引子弹
16.9.1 军事用途
16.9.2 激光器需求
16.10 水雷探测
16.10.1 军事用途
16.10.2 激光器要求
16.11 激光水诊器
16.11.1 军事用途
16.11.2 工作原理
16.11.3 激光器要求
16.11.4 小结
16.12 新型应用总结
第三篇 安全使用、教育和培训
第17章 激光器的安全使用与规定
17.1 引言
17.2 激光安全的有效性
17.2.1 激光安全标准
17.2.2 其他的国际安全标准
17.3 激光器的危险级别分类
17.4 最大容许辐照量
17.4.1 危险距离
17.4.2 危险区域
17.4.3 NOHD和EOHD的计算
17.4.4 激光危险区域追迹
17.4.5 自动化控制
17.5 激光安全员
17.6 客/主国家交流
17.7 对人员的潜在危险
17.7.1 眼睛解剖学和危害
17.8 对皮肤的危害
17.9 激光器存在的其他潜在危害(非光束危害)
17.10 高功率激光的潜在危害总结
17.11 激光事故的常见原因
17.12 激光安全培训
17.13 激光安全实践
17.13.1 激光研究和开发实验室的安全设计考虑
17.14 实验室测试
17.14.1 自动化控制
17.15 安全操作指导/流程
17.16 外场测试和试验计划
17.17 试验计划
17.18 靶场激光安全管理员
17.19 靶场安全管理员
17.20 飞行试验
17.20.1 关于地基激光系统测试的飞行试验
17.20.2 机载激光试验
17.21 一些附加的安全考虑
17.22 小结
17.23 立法
17.23.1 协议IV
17.24 总结
精选书目
第18章 教育与培训
18.1 引言
18.2 原则和概念
18.3 培训
18.4 合成环境
18.5 教育作用
18.6 培训设计
18.7 装备训练
18.8 模拟训练
18.9 激光安全培训
18.10 培训设备
18.11 总结
精选书目
附录A 红外威胁导引头技术的发展
A.1 引言
A.2 普通光学导引头
A.3 目标跟踪技术
A.4 导引头技术发展的影响
A.5 成像导引头技术
A.6 总结
附录B 干扰机的发展
B.1 引言
B.2 干扰机技术的发展
B.3 非相干红外干扰源
B.3.1 黑体
B.3.2 弧光灯技术
B.4 相干红外干扰源
B.5 总结
附录C 导弹告警系统技术
C.1 引言
C.2 紫外导弹告警系统
C.3 红外导弹告警系统
C.4 双色导弹告警系统
C.5 总结
附录D 经验法则和准则
D.1 激光定向能应用
D.2 激光器、光学和测试
D.3 散射与传播
D.4 系统
D.5 指向与跟踪
D.5.1 分析
D.5.2 人眼
D.5.3 探测器
D.5.4 杂记
精选书目
缩略词
词汇表
关于作者
封底
..更多
全部评论
评论
推荐图书
慢性疾病的自然疗法
吴军 主编,董晓虹 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爱上捏脊
施仁潮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果蔬养生10堂课——做碱性健康人
何凤娣编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对着一千颗星星许愿
吕丽娜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解读健商——健康新概念
戴迪 主编,浙江省医学会 组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谁在那里唱歌
谢华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天堂往左,北京往右
尘一
民族出版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吕有志 编,徐孝明 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文在线
服务条款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